標籤

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

論仁




《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》
一、主旨(抄《透視文言文》p.35)
二、君子與小人的比較(抄《透視文言文》p.44
三、課文問答(稍後提供)
四、延伸思考(參考《透視文言文》p.43)
試摘錄一則新聞,引用《論語》中有關君子之道的內容,評論新聞中主角的行為。

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

中四曾參

1

曾參在孔門弟子中素以賢孝著稱。父母在,曾參未曾離雙親而一宿在外。孔子以為孝,故收以為徒。

曾參鋤草誤斬瓜秧,其父大怒,拿起大杖就打。曾參仆倒在地,好大一會兒才甦醒過來。醒來後立即起身,進見父親,







2

說自已得罪了父親,父親奮力教訓自已,該不會累病吧?又退到屏風後鼓琴而歌,想讓父親聽到歌聲覺得自己很平靜。魯人以為孝。孔子聞之,卻認為曾參有罪,告誡門人說:曾參若來,不許他進來。曾參自度無罪,使人告訴孔子。孔子說:






3

「當初禹舜侍奉其父,父親找他做事,他總在其父身邊;父親想要殺害他,總是找不到他。小棍打則承受,大棍打則逃跑,是為了躲避父親的暴怒。依古禮,殺天子之民即為不忠。如今你卻放棄自身去承受暴怒,殺己之身而陷父親於罪。不孝不義,罪莫大焉。」曾參心悅誠服。

曾參曾經出仕為吏,俸祿微薄卻欣然而喜,並非認為俸祿豐厚,而是因為薄俸亦可養親。父母死後,曾參游南越,得尊官厚祿,居九仞高堂之上卻北向而泣,並非認為俸薄位賤,





4

而是悲而不見雙親之故。

今之處尊位厚祿而棄其父母不養者,並不少見。虐待父母、加害父母的現象也時有耳聞。如此為人子者,聞此賢孝故事,豈不慚然?

(其事並見《史記.仲尼弟子列傳》、《史記.蘇秦列傳》、《史記.張儀列傳》)


引自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2008/10/23/55529.孔门故事(十):曾参贤孝.html

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

中四 寫作練習四

試選出一幅得獎作品,描述一下畫中的選材、主題,從得獎畫作反思中學生普遍心態,並提出一句警惕的說話。


發言形式:
1 班別、筆名
2 得獎作品:
3畫中的選材和主題
4反思中學生普遍心態
5提出一句警惕的說話

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

論語--仁

http://www.angelfire.com/nm/nmc6aa2/c01.htm

所以克己復禮便是仁。這正是修養仁德最重要的方法:自我約束。

  「禮」是指古代各種制度,包括了社會制度,宗教儀式,社會風俗等規限,總言之,它概括了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婦、長幼的行動標準,是古代的法律內容。禮可理解為合理的態度,道德行為出於合理的態度便是禮。孔子說:「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」意思是只要能一日克制自己,回復到禮的地步,便和仁的境界相近。

  克己的原因:因人性中總有私慾,若不加克制,率性而為,那就容易為滿足私慾而幹壞事,所以要克己。復禮的原因:因禮制是社會共認的行為規範,這些規範能幫助人們處事時不至違背仁德,所以孔子主張「復禮」。

「仁」和「禮」的關係:「仁」是人類行為最高品德;「禮」是合乎品德的行為,「禮」是實踐「仁」的規範,依禮行事是達致「仁」的途徑。仁者以禮為行為的標準;仁者安於仁德,不會因久處窮困或長處安樂而做出不合禮的事情;仁者不用不正當的方法求取富貴,擺脫貧賤。

  克己復禮的作用:禮是古代的各種制度標準,如果人人都能夠克制自己的私慾,回復禮的規範,那麼,大家都能按照禮所規定的貴賤的等級,長幼的秩序去生活,人際的關係自然就能和洽,社會上就能減少很多紛爭,這就是克己復禮的作用。 

六.樊遲問仁。孔子曰:「居處恭,執事敬,與人忠。雖之夷狄,不可棄也。」

居處:日常起居;恭:端莊;執事:負責工作;敬:專心,認真;

與人:和別人相處/待人;忠:坦誠;之:(動詞)往;夷狄:古代的外族名稱

語譯:樊遲向孔子請教仁的含義。孔子回答說:「日常起居,態度要端莊,工作時態度要專一、認真,與人相處,態度要坦誠,即使到文化落後的地方,也不可放棄!(持之以恆,不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操守)」

分析:此則討論仁者待人接物的態度(仁的修養方法):恭敬忠誠

  這裏說明了仁者人接物的態度。孔子最善於因材施教,對不同學生所發問的相同問題,往往會因應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答案。顏淵問仁,由於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,以德行著稱,所以孔子對他講仁,就把仁最根本的意義表明出來。樊遲曾請學農事,孔子認為他只拘泥小人之事,所以主要從恭、敬、忠等行為規範上指點他行道。

  「恭」、「敬」、「忠」都是一個人在事業上成功的基本條件。做事的態度認真謹慎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當然在事業上,需要很多人的幫助,對人忠誠,說話謙遜,自然能得到朋友、下屬的愛戴及幫助。平時態度諯正莊嚴,行為舉止都符合禮的規範,自然就能獲得別人的信任。具有這幾方面條件,當然有助於事業的成功。

  「居處恭,執事敬,與人忠」就是「克己復禮」的表現,而且必須發自真誠,持之以恆才能做到。既要「由己」,同時到了「夷狄之地」也要「不可棄」。

七.子曰:「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」

志:有志氣;殺:犧牲;身:自己的身體;成:成全

語譯:孔子說:「有崇高志向和仁德的人,不會為保存自己的生命而損害仁德,只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成全仁德。」

分析:

  殺身成仁實是仁者的根本品德,「無求生以害仁」則近似「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」、「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」。孔子將生命和仁德加以比較:仁德比生命還重要,仁者不會為求偷生而損害仁德,甚至在必要時,可以犧牲性命來成全仁德。

主旨:

本文闡明「仁」的內涵和「仁」的實踐。「仁」是人的最理想的品德,也是衡量君子的根本標準。從個人修養方面而言,仁者要安於仁德,堅持原則,不因富貴或貧賤而有所改變,從待人處事方面而言,仁者要愛人,既能恭敬待人,又能克制私慾,也要重視忠恕。所謂「仁者」的形象大抵是他能安貧樂道,能不憂不懼.且能自我修養,培育品德,即使殺身成仁亦在所不惜。


------

http://www.taiwanus.net/E/E_4/E_4_12.htm


仲弓問「仁」。子曰:「出門如見大賓;使
民如承大祭;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;在邦無
怨,在家無怨。」仲弓曰:「雍雖不敏,請
事斯語矣!」

仲弓問什么是仁。孔子說“出門要像接待貴賓一樣,役使老百姓要像承擔大家典禮一樣。自己不想做的事情,也不要強加給別人。在國家做官沒有怨恨,在家族做事也沒有怨恨。”   仲弓說:“我雖然遲鈍,請讓我實行您的話吧。” 

司馬牛問「仁」。子曰:「仁者,其言也訒
。」曰:「斯言也訒,其謂之仁矣乎?」子
曰:「為之難,言之得無訒乎?」

司馬牛問什么是仁。孔子說:“仁者說話謹慎。” 
司馬牛說:“說話謹慎,這就可以做仁了嗎?”孔子說:“凡事做起來困難,說起來能不謹慎嗎?” 




論語--禮

孔子說:「郊社祭祀的禮儀,是對鬼神表示仁愛;褅祭祀的禮儀,是對祖先表示仁愛;饋奠祭祀的禮儀,是對死者表示仁愛;舉行射禮和鄉飲酒禮,是對鄉里表示仁愛;舉行食禮和饗禮,是對賓客表示仁愛。」

孔子接著說:「理解了郊社祭祀和褅祭祀禮儀的作用,治理國家就會瞭如指掌;日常起居有了禮,長幼次序就分清了;家族之內有了禮,三族親人就能和睦共處了;朝廷上有了禮,官職爵位就井然有序了;田獵有了禮,軍事行動就嫻熟了;軍隊中有了禮,戰鬥就能成功了。因此,宮室都要符合尺度,量具祭器都要符合樣式,五味合乎時節,奏樂合乎節拍,車輛合乎規範,鬼神能得到供奉,百官各掌其職,政事也就能順利推行了。用禮來指導自己處理一切事物,都能做的恰到好處。」

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

寫作練習二

寫作練習二

1.1
電郵,像一輩子也回覆不完;也像長街落葉,清理好了,明早醒來,還一樣是堆滿眼前。
1.2
課業,像⋯⋯;也像⋯⋯

2.1寂寞似乎是生命的一部分,不過潛藏體內,游佈於血管絲絲,平時月白風清,沒有人會感覺到,像我們即使在烈日如燒的白晝中,看不見細菌一樣。
2.2
空虛似乎是生命的一部分,⋯⋯,像⋯⋯。

3.1
繁華散盡是落寞淒涼,有時卻不能只看表面,繁華當中,或者有更透體傷人的孤獨。
3.2續寫
繁華散盡是落寞淒涼,有時卻不能只看表面,繁華當中,或者有更透體傷人的孤獨。就好像⋯⋯(補充一個豐富的例子,闡述熱鬧中的落寞情態)

發言形式:

1 班別及學號
2 筆名
3 寫作練習:

後漢書嚴光傳

嚴光,字子陵,又名嚴遵,會稽餘姚人。嚴光年輕時就有很高的名聲,與光武帝劉秀一同遊學。
到光武帝即位時,他改換姓名,躲起來不見光武帝。光武帝想著他有才德,就要人畫了他的形貌訪求他(註國語辭典-物色:形貌、外觀輪廓。《後漢書.卷八三.逸民傳.嚴光傳》:「帝思其賢,乃令以物色訪之。」)。後來齊國上書說:「有一位男子,披著羊皮衣服在沼澤中垂釣。」皇帝懷疑是嚴光,就備了可坐乘的小車、黑色和淺紅色的布帛,派使者禮聘嚴光。使者三次往返以後,嚴光才來。讓嚴光住在北軍,供給床褥,由太官朝夕進餐。
司徒侯霸同嚴光素來有交情,派人送去書信。派來的人對嚴光說:「侯公聽說先生到來,一心想立刻就來拜訪,但迫於職責,所以沒有如願。希望利用天黑的時候,請您受委屈過去說話。」嚴光沒有回答,就丟過去一片竹簡給來人,口授回信說:「君房足下:職位做到宰相,很好。身懷仁愛,輔佐正義,天下就會喜悅,阿諛奉承,順隨旨意,腦袋就要搬家。」侯霸得到回信,封好呈給光武帝。光武帝笑著說:「這是狂奴從前的樣子。」光武帝當天就到嚴光住的客館。嚴光躺著不起來,光武帝到他的臥室,摸著嚴光的腹部說:「咳!子陵,不能幫助我治理國家嗎?」嚴光又睡覺不理睬,過了好一會兒,他才睜開眼睛端詳著光武帝,說:「從前唐堯道德高尚,但巢父洗耳。士各有志,為什麼相逼呢?」光武帝說:「子陵,我竟然不能使你順從嗎?」於是登車嘆息而去。
光武又見嚴光,談論過去的事情,談了許多天。光武帝問嚴光:「朕比起過去怎麼樣??」嚴光回答說:「陛下比過去略強。」接著一同睡覺,嚴光將腳放在皇帝的肚子上。第二天,太史上奏說有客星冒犯帝座很緊急。光武帝笑著說:「朕同老友嚴子陵在一起睡覺了。」
光武授予嚴光諫議大夫一職,嚴光不接受,於是到富春山種田。後人將他釣魚的地方取名為嚴陵瀨。建武十七年,光武帝又特別召他,他不來。八十歲時,嚴光在家中去世。光武帝對此表示悼念惋惜,下詔書要郡縣賜給一百萬錢、一千斛糧食。
(《後漢書・逸民傳》)